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是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方式之一,容易赢得中低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可转债的理论价值=纯债价值+期权价值。纯债价值取决于债券的票面利率、还本付息的方式。可转债的剩余时间、可转债的评级、同评级同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
可转债的期权价值=转股的看涨期权价值+下修转股价的转换期权价值+回售的看跌期权价值-赎回的看涨期权价值。
可转债的投资策略有:Delta套利策略、涨停套利策略、可转债打新、抢权配售策略、下修博弈策略、正股策略、低转股溢价率策略和低转债价格策略。具体如下:
1、Delta套利策略
当可转债的市场价格低于转股价值时,即转股溢价为负,则存在着套利机会,投资者可以买入可转债并及时将可转债转换成股票并卖出,获取转股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差额,实现套利。Delta套利策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即持有可转换债券的多头的同时卖空标的股票,根据Delta值的变化,决定卖空标的股票的数量,实现Delta中性套利组合。
2、涨停套利策略
可转债交易规则:T+0交易,当天买入当天可以卖出,没有涨跌幅限制,设有临时停牌机制(沪市和深市可转债临时停牌制度一样,当可转债涨跌幅达到20%时停牌30分钟,涨跌幅到达30%时停牌至14:57分,沪深两市可转债停牌时间超过14:57时,会自动复牌),100份为一个交易单位。
如果正股涨停后,正股无法买入,就可以借道转债买入。如果买入后,可转债继续上涨,可以考虑卖出。如果第二天继续涨停,则套利更多。
3、可转债打新
可转债打新市值转债发行时进行申购,收益主要取决于转债上市后的发行,对正股上涨预期越高,打新收益率越高。
2017年5月26日证监会宣布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个别条款,并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参与网下申购的产品网下申购的下限均为10万张(1,000万元),上限均为 5,000万张(500,000万元),超过10万张(1,000万元)的必须是10 万张(1,000万元)的整数倍。每一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在T-1 日17:00 前按时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申购保证金数量为每一网下申购账户(或每个产品)50万元。新规实施后,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申购实行与新股申购类似的机制,不需再提前垫付资金。对打新者而言,信用申购中,网上无需定金,网下仅需不超过50万元的定金,申购基本无成本,意味着中签率更低,打新绝对收益下降。
可转债打新自缴款日起锁定资金,至上市首日回收资金,平均需要15-27个自然日。2020年全年共有204只可转债发行上市,较2019年增加100只。2020年平均中签率为10.1%,低于2019年。2020年,上市首日,收益率均值为19.1%,高于2019年的9.41%,收益率中位数为17.2%。2020年全年共有6只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破发率3%,最低收益率为-8.4% ,风险完全可控。按照公布中签率与上市首日开盘价相乘求期望的建模方法,2020年可转债打新的收益期望值为 3753 元,较2019年下降34.2% (前值为5700元)。
4、抢权配售策略
抢权配售策略即在股权登记日之前买入股票以获得可转债配售的权利。实质上是以承担正股波动为代价,换取购买可转债的确定性。但是,抢权配售策略的效果一般,如果市场定价正确,购入前股价就已经包含了可转债的价值。
5、下修博弈策略
上市公司发行转债的目的是股权融资而非债权融资。优质公司需要低成本资金可以直接发行普通债券。前景较好但又有一定风险的优质成长性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以吸引到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投资者参与,推动后续转股股权融资。因此,当可转债接近转股价下修的触发价时,可以买入转债,博弈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需求越高,如负债率较高、财务负担较高、投资风险较高、大股东持有比例较高,下修可能性越大。
6、正股策略
正股策略就是根据转债价值与正股股价之间的联动性,从股票的角度分析转债的投资价值。转债价格=(1+转股溢价率)*100/转股价*正股股价。当正股股价上涨时,若转股溢价率不变,则转债价格上涨幅度相同。若转股溢价率上升,则转债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正股。但是,在分析投资标的时,不能自下而上地看公司本身,因为股票是可以长期持有的,而转债有到期期限。中国转债存续期一般为五到六年。分析正股时,既要看公司本身,也要看宏观与行业,分析转股溢价率的走势。同时,需要从债券角度分析转债的信用风险。
7、低转股溢价率策略
与Delta套利策略不同之处在于,转股溢价率较低,但仍是正值而非负值,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这个时候可以博弈投资者情绪修复带来的转股溢价率上升。
8、低转债价格策略
在信用风险较低时,转债的纯债价值为其提供了支撑。倘若转债价格接近纯债价值,转股期权价值接近0时,可以买入转债博弈正股价格上涨带来的转股期权价格上涨。